
東莞市博群塑膠五金有限公司 | |
![]() |
|
地址: | 中國·東莞東城區(qū)鴻盛工業(yè)區(qū)86號 |
電話: | 0769-22012861 |
0769-22012860 | |
0769-23062820 | |
傳真: | 0769-22012850 |
Q Q: | 99759090 |
1252070838 | |
1324073392 | |
郵箱: | sales@gdboqun.com |
MSN: | mary810903@hotmail.com |
網(wǎng)址: | only16.net.cn |
隨著王永慶、王永在兩兄弟淡出決策層,臺塑集團將從“二王時代”過渡到“行政中心集體領導時代”,今后所有重大決策都將出自由王永在長子王文淵、王永慶之女王瑞華等七人組成的行政中心。王文淵、王瑞華分別擔任集團總裁和副總裁。據(jù)報道,王永在代表兄弟倆對媒體表態(tài),說退休之后心情不錯,還強調對接班人“很放心、很高興”。
臺灣當?shù)孛襟w指出,目前行政中心的七名委員分別代表三股力量,王瑞華、王瑞瑜是王永慶的代言人,王文淵、王文潮則延續(xù)著王永在的影響力,李志村、吳欽仁、楊兆麟是追隨王氏兄弟的多年老臣,作為第三方力量,可以彌補第二代王氏決策人在專業(yè)層面的不足,同時充當?shù)诙g的潤滑劑。有熟悉臺塑集團企業(yè)文化的人士指出,這樣的人事安排表明在王家第二代接班人當中,仍無一人可以單挑大梁,無法讓王氏兄弟放心地把權力移交到一個人手中。也就是說,進入行政中心的四位第二代成員雖各有所長,但目前還無法服眾,必須繼續(xù)加以磨練,才能選出真正的接班人。
一些外國機構投資者認為,只要王永慶還在一天,家族就不會出現(xiàn)紛爭,為了使家族勢力平均,同時避免未來的爭吵,早點安排接班事宜的確是未雨綢繆的一步好棋,同時王永慶、王永在兄弟也可以仔細觀察接班人的品德與能力表現(xiàn)。
本來,按照王氏兄弟的既定部署,王永慶長子王文洋是臺塑集團當仁不讓的接班人。1951年出生的王文洋早年赴英國讀書拿下博士學位,回到臺灣后一手推動半導體事業(yè)布局,并成為“六輕計劃”的小組召集人。不過,1995年王文洋因緋聞事件被逐出臺塑,只能暫時自立門戶。
在目前的決策層中,被寄予厚望的王文淵歷任紡拓會董事長、臺塑區(qū)塑膠原料公會理事長、臺灣區(qū)人纖公會理事長,在島內(nèi)知名度較高、行政經(jīng)驗豐富,是臺塑第二代領導集團的領軍人物。而擔任副總裁的王瑞華長年居住美國,被當作老爸王永慶的海外替身,沉穩(wěn)而內(nèi)斂,工作能力和待人方式都深受員工肯定。王文潮做事低調而穩(wěn)健,很像父親王永在,屬于第二代當中的穩(wěn)健派,掌管的臺塑石化是臺塑集團的“火車頭”,一些臺北媒體認為他在未來更上一層樓的機會也很大。王瑞瑜和社會各界有較多接觸,今后可能充當臺塑集團的親善大使。
此外,按王永慶體系和王永在體系目前的持股比例看,持股較多的王永慶體系略占上風。但是,臺塑集團如此龐大復雜,并非一兩個后輩就能完全掌控,有股權不等于能讓集團順利運作,這是王永慶體系接受集體領導的關鍵。需要強調的是,目前在臺塑企業(yè)集團中,實力最雄厚的當屬臺塑石化和臺化兩家公司,分由王文淵、王文潮兩兄弟擔任總經(jīng)理,3年來兩家公司獲利屢創(chuàng)新高,經(jīng)營成果卓著。假如王文淵、王文潮失去對兩家公司的主導權,不僅在集團內(nèi)部會有異音,也會引起其他股東的不滿。
還有分析指出,王永慶兄弟相當欣賞美國洛克非勒家族,希望效法洛克非勒家族將財產(chǎn)信托的作法,確保兄弟兩人的股權永不分離、王氏家族永不崩離。未來臺塑集團各公司的運營權主要交由專業(yè)經(jīng)營團隊負責,而實際擁有股權者,將是王永慶兩兄弟捐贈股權的基金會,以及與家族有關的法人機構。